文章
種族歧視在香港 (立法會議員 劉慧卿 信報 撰文)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可是餘波未了。親共政黨政團為了爭取選票,不惜藉外傭爭取居港權的司法覆核,大肆渲染及誇大可能有五十萬名外傭和其家屬將獲來港定居,並組織遊行示威,煽動巿民的不滿以至恐慌情緒。雖然排拒外傭行動隨選舉完畢暫時靜下來,但是巿民和外籍傭工的嫌隙被撩撥起來及表面化,不是一時三刻能平服。外籍傭工和僱主共處同一屋簷下,照顧香港人的小孩和長者,若兩者互相排拒,大家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教育制度歧視難融入社會

最近排斥外傭的行動或許是香港首次,將不同族群的矛盾以集體表達的形式浮現在眾人面前。其實,多年來香港一直存在種族歧視,一些香港人有意或無意之間表露出對膚色較深人士的歧視,而被歧視一方是心知肚明,亦感到不好受。 平等機會委員會於7 月發表報告,指出少數族裔學童因制度上的歧視而得不到平等發展機會。由於主流學校沒有為少數族裔學童提供合適的語文支援,少數族裔兒童只能選擇入讀以教授非華語學生為主、中文課程較淺易的指定學校。至於主流學校,若校方增加招收少數族裔學生,有些華裔家長便不願選擇這些學校,甚至為子女轉校。少數族裔學童因而被置於隔離狀態,不但缺乏學好中文的環境,更不利日後融入主流社會。 雖然一般學校很少基於種族理由而拒絕取錄少數族裔兒童,但是少數族裔往往因其中文能力低於華裔學生而不獲取錄。 結果,南亞裔19 至24 歲的年輕人升讀專上教育課程的機會(5.4%)是遠低於本地年輕人(22.4%)。

 

措施小恩小惠難解癥結

政府官僚拒絕用根本方法解決問題,如改革制度,制訂適合少數族裔學童的中文課程和中文能力評核方法。亦因為如此,少數族裔得不到平等競爭機會,處於需要支援的地位。當局的回應是成立支援服務中心,提供中文班、興趣班及民族特色活動等服務,以示關懷和仁慈。 立法會於2008 年制訂《種族歧視條例》,相關委員會提出擴闊法例的適用範圍,規定政府在執行職能時不得種族歧視,親北京政黨民建聯投反對票,只在社區向他們提供小恩小惠、舉辦民族共融文藝表演等活動,塑造關懷少數族裔的形象。 這些支援措施或可以起一些粉飾的作用,卻不能徹底改善少數族裔的處境。很多南亞裔人士和其祖先已居港超過一百年,但他們的發展空間長久遭到窒礙,處於社會的邊緣,對主流社會的不滿必然日深。 作為國際都巿,香港居住人口的文化和族裔必然日趨多元,若港人抱歧視心態,採取隔離制度,種族矛盾必會累積。如果居於這彈丸之地的數百萬人無法融洽共處,生活質素必然受影響。筆者希望香港人能有包容的心態,讓多元的文化成為豐富的社會資源,多個種族融洽相處,互相尊重,幫助香港加強國際聯繫和經貿關係,一同生活得更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