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院校來自公營和私營機構的研究撥款……合共的研發總值佔GDP的0.79%,遠低於內地1.34%,台灣2.52%和新加坡的2.36%……政府真的有重視研究發展嗎?」 由於過往政府常計錯數,庫房今年有千多億盈餘,所以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可謂皆大歡喜,還富於民,好評如潮,令曾財爺民望急升。其實財政司今年所做的很簡單,只是撥亂反正,回到01-02年的政策而已。
若在掌聲背後,大家再細看財政預算案,便發覺遺憾的是,政府的理財哲學是甚麼,如何落實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醫療問題、提升競爭力問題、改善環境問題等,預算案卻一一欠奉。或許是不做不錯吧,花五百億成立醫療改革基金及百多億成立研究基金,僅此「交功課」倒很安全,起碼形象上市民以為政府有做些東西。 其實,預算案中有關教育方面的開支,只有「人才培育」標題下共有三項,一項(117)為十二年免費教育及小班教育,加撥十二億;另二項跟研究有關,原文照錄如下。 研究和發展 118.多元化的研究和發展工作,是維持經濟增長及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研究工作可激發新思維,創意亦可以推動高增值經濟活動。各大專院校在基礎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工作,有助其他研發機構和工商界掌握及運用新知識,對香港在知識型經濟中的持續發展起着關鍵的作用。
119.因此,香港在這方面的投資十分重要。我有兩項建議:(1)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我建議由二○○九至一○學年開始,逐步增加800個研究院研究課程的公帑資助學額,涉及的額外開支每年接近3億元;(2)研究基金.我建議一次過撥款180億元,以設立研究基金。基金及其投資收益除用以取代現時政府每年撥給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的經費外,部分款項亦會用以支持適當的特定主題研究。我相信,這基金除了肯定政府對研發工作一直以來的支持外,基金的投資收入也可以為院校提供穩定及更多資源,以支援其研究工作。(http://www.budget.gov.hk/2008/chi/budget42.html)先論(118)項。
原來政府要研究和發展,十分務實,只為工商界發展而已,這種取態,實在教人失望。為甚麼政府應撥款應用研究,卻不鼓勵賺大錢的企業,如發電廠,自備研究實力以加强持續發展能力,如研究用電巴士汽車或風能開發等?外國企業面對競爭,必自備研究與發展(researchanddevelopment)經費,與大學合作應用研究,而政府則側重醫療健康、自然科學、環境保育和社會發展的研究。港府政策實在本末倒置,理念弄不清便會做成今天的資源錯配,浪費公帑。 博士後是研究主力 政府增加三億元,增加研究生數目共800個,以現有的研究生額為4765個計,增幅為16.8%,而且是由09/10學年始分階段增加,可謂口惠而實不至。若相信這政策是增加研究經費便上當了,隨着三三四加學額和教授的數目,這20%不到的增幅,連自然增長(33%)也不如。除非政府明言2012年的研究生數目增加多少,否則可能是明增實減。
其實筆者作為一前綫科研工作者來看,要加強科學研究實力,不能靠研究生。博士後研究員(科學)和研究項目主任(社會科學等)更為重要,亦是香港科研隊伍最需要的力量,既可吸引外來人才,亦可保住香港自己培訓的人才及提升研究工作的實力。以美國為例,大型研究是以博士後為主力,研究生佔五分一或四分一不到。政府應撥款十億予研究資助局,設博士後名額(post-doctoralfellowship)公開全球競爭錄用,方可解燃眉之急,以增强香港的研究實力。 研究經費依然緊絀 就研究基金方面,請注意,這180億只是取代原來予研究資助局之撥款,政府欲以一刀切來定下資助研究上限。以投資回報5%計,180億每年有9億元。以研究補助金額每年六億多來計,倒有50%增加。但曾司長說,有特定主題研究項目,即欽定項目,而不是加強整體發展研究用,只怕這三億又淪為政府向大學回增派「糖」用。對大部分大學前綫工作者而言,研究經費依然緊絀,這基金未必可惠及大家。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本地院校來自公營和私營機構的研究撥款,分別佔GDP的0.38%和0.41%,合共的研發總值佔GDP的0.79%,遠低於內地1.34%,台灣2.52%和新加坡的2.36%。以上的增加撥費,三億研究生和三億研究項目,大約是增加了0.2%,只到0.99%水平。政府真的有重視研究發展嗎?
同刊於2008年3月7日星島日報
作者 陳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