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減稅令中產基層同受惠
Friday, January 06, 2006

一年伊始便傳來好消息:截至去年十一月底,政府在今個財政年度的頭八個月,財赤「只有」一百廿五億元。政府財政大幅改善 說「只有」,因為市民每年一月至四月才繳稅,故政府在每個財政年度的最後四個月,多有過百億元,甚至二三百億元盈餘。說「只有」,也是因為這數字是回歸以來最低的:往年這個時候,政府往往有超過三百億元赤字,若去年非有二百六十億元債券收入,這個時候的財赤,便接近三百億元。

 

再者,今年賣地只有約一百多億元收入,外匯基金的投資表現也不見突出,故財政狀況改善,明顯是因為香港經濟已全面復甦,筆者保守估計,今年的盈餘最少有一百億元,而以現時香港的經濟及政府的財政狀況衡量,政府絕對有能力取消零三年因財赤引入的加稅措施,此舉只涉及數十億元,不會影響政府的財政狀況。 最近傳出政府在考慮退稅,而非八月尾曾提及的減稅。退稅不是不好,但退稅的作用只是短暫性,有如救命針。當香港經濟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退稅便有即時的刺激作用。但現時香港經濟已復甦,需要的明顯不是救命針,況且,由於退稅不是長遠措施,市民其實會將大部份退稅款項儲起,應付未來的稅項。 減稅刺激消費 助基層就業 但如果政府在財政盈餘的情況下減稅,便能刺激消費。

 

減稅的直接受惠者固然是繳交薪俸稅的中產階層,但其實基層市民也會受惠。減稅會令市民增加消費,零售業最為受惠。零售業是聘用低技術和低學歷勞工的重地,以零四年為例,批發及零售業便聘用了廿五萬人,當中大部份屬低學歷及低技術的僱員;另一方面,現時失業的重災區,則仍是低學歷的青少年及中年人士。

 

零售市道活躍,將令行業對僱員的需求增加,有助吸納勞動力,令現時仍待業的青年人和中年人有機會覓得一職,也令業內僱員的實質收入增加,改善生活質素。 雖然要繳交薪俸稅的,都是收入較佳的一群,減稅最直接受益的,更是月入數萬元的中產人士,但減稅卻不是「重中產、輕基層」的零和遊戲,政府少收數十億元,透過上述有如漏斗的效益,將減稅的影響由中產伸延至基層,不但讓中產和基層同受惠,也比透過以公帑和社會福利照顧弱勢社群來得更有效率,也令基層市民活得更有尊嚴。難道以勤奮見稱的香港人,寧願領綜援也不工作嗎? 筆者並不相信。

 

筆者認為,政府與其將數十億元放在已有數千億元儲備的金管局夾萬,何不減稅,非但減輕中產階層負擔,更是為基層市民就造一個自力更生的機會。

 

同刊於2006年1月6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