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為什麼財政儲備的分帳方法不可以改?
Friday, February 17, 2006

單看標題,不熟悉政府財政儲備運作的朋友,不一定知道這是什麼。簡單來說,財政儲備是政府的「儲蓄」。但政府近三千億元(政府一年也不過用二千億元!)的儲備不是放於私人銀行收息,因為政府有一個龐大的投資機構——金融管理局為它投資。 九八年以前,政府的儲備只是收取利息,當時尚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在宣佈預算案時,重訂儲備的投資方法:金管局用儲備投資,而政府可獲的分帳則與金管局的整體投資回報相同。

 

投資儲備,一般而言回報比收息佳,但這卻會產生另一個問題:

投資市場風高浪急,回報難以預測,政府每年初估計的收入,與年終的實際收入可以有很大的差距,可能會擾亂政府訂定收入與開支,甚至影響外界評估本港政府財政狀況。 投資波動影響政府預算  回歸後至今,政府的分帳額最低的一年只有十六億元,最高的一年卻有四百五十億元,差距超過四百億元!這既是因為儲備因財赤而迅速減少,也是因為投資回報波動所致。金管局在零一年度投資失利,政府該年只能獲分帳十六億元,但在其他年度,回報率則介乎3%至10%。  

 

投資回報波動,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政府原先預計嚴重赤字,因儲備投資回報超預期,財赤比預期輕微。九九/零零及零三/零四年度都屬於這種:政府原先預計的赤字分別為365億元和698億元,但該年投資收入卻分別比預期高出232億元及136億元。二、政府高估儲備的投資回報,以致對收入過份樂觀。零零/零一年便近似這種情況:政府高估此收入達135億元,而當年只預計有約六十億元赤字。幸而其它部份收入較佳,最終赤字與預計接近。前者會令政府的開支因預計財赤而過份緊縮,一些應該推行的政策以財政緊絀為由推遲或暫停;後者則可能令外界誤會本港的財政狀況嚴重惡化——原以為有盈餘卻變成赤字;原來輕微的赤字卻變成嚴重赤字。兩者對香港都沒有好處。  

 

除了投資回報率不穩定外,政府到底如何估計該年的回報率呢?更是大有疑問。根據過去的資料顯示,政府估計的回報率介乎3%至8%。到底政府根據什麼作上述評估呢?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上月中公布金管局業績時,便指預算案的預測(分帳額)不太科學。辜勿論他是否藉此推搪投資成績欠佳的責任,但這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實。 回報率不及購買債券  

 

另一個問題是,財政儲備的回報率太低!以零五年為例,回報率只有3.1%,遠低於全沒有風險的美元債券。雖然筆者同意政府應有一定儲備應急,但若政府不好好利用儲備為市民賺取收入,便等同浪費資源。

 

更改分帳方法穩定財政  

政府有很多項收入都難以準確地預測,這個大家可以理解,但為何在這部分,政府不願意想辦法呢?筆者早在零二年底,已建議改革上述分帳方法,希望穩定政府收入;零五年中在立法會提出的動議,也獲多黨支持通過,但政府至今卻仍是置若罔聞。既然政府收入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又有其他不利政府增加收入的因素,為何政府不可以、不願意考慮修改與金管局就財政儲備的分帳方法?筆者認為,政府應簡化分帳方法,每年從金管局的外匯投資收入中撥出定額款項作政府收入,既簡單方便,又能穩定收入,也不會影響到已有七千多億元儲備的金管局的運作和港元的穩定,為什麼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還要大費周章,打算徵收銷售稅?

 

同刊於2006年2月17日文匯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