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錢罌滿瀉 還不減薪俸稅?
Monday, February 26, 2007

早在零四年底,筆者已認為政府應該撤回零三年的加稅措施,可惜並不成功。去年,不少市民也期望減稅,但社會仍觀望政府的財政情況──政府可能只有少許盈餘,是否應將「所有」盈餘用於減稅呢?的確,政府公佈預算案時,盈餘只有四十一億元,筆者去年二月底在本報撰文,批評政府預算案低估盈餘近百億元,其實有能力同時減稅和增加福利,只可惜,待政府在四月底公佈盈餘高達一百四十億元之際,「原裝」預算案已獲立法會通過,米已成炊,議員手上沒有票,要迫政府再減稅,是天方夜譚。

 

筆者估計以今年的財政情況而論,政府的盈餘應該超過四百億元,政府還拿得出不減稅的理由嗎? 財政司司長曾在電台批評,要求將薪俸稅的徵稅水平「回復至零二/零三年水平」是「貪方便」的說法。其實不然。筆者認為,免稅額、邊際稅率和稅階都應該回復到零二/零三年水平,因為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零三年,是因財赤而加稅。經濟惡劣時加稅,市民沒有選擇但明白其原諉,但當政府已經渡過難關後,這些加稅的措施,是否應撤回?筆者相信,這也是三大政黨對減薪俸稅的立場近乎一致的原因。 除了因為盈餘理想之外,儲備龐大也使政府根本無需要再將盈餘存放入庫房「積穀防饑」。很多市民都知道政府儲備充足,但未必了解香港市民的豬仔錢罌滿到什麼地步。

 

每遇到市民要求減稅,財政司司長便強調在金融風暴數年間,耗用了一千九百億元儲備。不錯,政府的「財政儲備」減少了,但是,很多市民根本不知道政府尚有另外一個錢罌,那個錢罌在這幾年間收入豐厚,但政府怎少提及。 筆者指的兩個錢罌,一個是財政儲備,在九七年高峰期,儲備超過四千五百億元,接近政府兩年的開支。零六年底,財政儲備約為三千二百億元,十年內用了約一千三百億元,財爺所說的一千九百億元,事實上稍稍被誇大了。

 

另一個錢罌,其實是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政府經常將外匯基金的資產塑造成「神聖不可侵犯」,但實際上,外匯基金內有好幾部份:貨幣基礎的確是用於支持港元,但另外五千一百億元的「累計盈餘」,實際上沒有特別的用途,唯一稍有「建設性」的功效,便是令外匯基金的賬目看上去十分驕人。顧名思義,「累計盈餘」是金管局歷年投資外匯基金所得的盈餘。外匯基金是香港人的資產,累計盈餘當然也屬於香港人。雖然政府過去十年因財赤耗用了千多億元儲備,但財政司司長沒有同時告訴市民,累計盈餘過去十年,增加了近三千四百億元,能應付金融風暴帶來的財赤有餘! 有了這兩個錢罌,政府還需要做守財奴嗎?

 

同刊於2007年2月26日經濟日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