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減標準稅率不如增基建讓中小企受惠
Thursday, March 01, 2007

落筆之際,預算案尚未公佈,政府今年盈餘超標,相信會「還富於民」,但詳情卻未知,但特首曾蔭權宣佈連任,提出將利得稅和薪俸稅的標準稅率降至15%,旋即引來輿論批評其只顧上層社會的利益! 這些評論並非無的放矢。只有高薪人士才有資格以標準稅率繳交薪俸稅;至於利得稅,則更是企業扣除開支及歷年虧損──公司過去的虧損,可以無限期抵銷盈餘,直至抵銷完仍有盈利──才要繳交。

 

政府一向宣稱香港稅基窄,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在推銷銷售稅時曾透露,六成的利得稅來自繳稅最多的八百家企業。如果將現時17.5%的利得稅減至15%,以零五/零六年的收入計算,政府減少收入一百億元,當中六十億元,將由八百家大企業分享! 不過,筆者要問,這是否就是政府「還富於民」的目標? 民主黨估計零六/零七年,最終盈餘(由於政府在預算案有低估盈餘的習慣,此推算以四月底公佈之實際數字為準)將超過四百億元,是歷年第二高,政府的確應該還富於民。除了扶貧助弱和減薪俸稅等民生措施,筆者也認為,政府應該加快落實一些基建工程,尤其改善跨境交通,解決現時香港與內地陸路樽頸問題,這比削減利得稅,對大部份同樣貢獻香港經濟發展的中小企來得更公平。

 

興建港珠澳大橋的好處大家耳熟能詳,但筆者更想闡述興建十號幹線北段的迫切性。連接香港與廣深高速公路的西部通道將於今年通車,本來對於要到內地公幹的市民,有工廠在內地而貨物需要運送到本港或有業務在內地的企業是大好消息,因為西部通道應能減省他們的交通時間。可是筆者擔心,往來兩地的交通時間可能因減得加。 政府沒有興建連接屯門藍地至掃管笏的十號幹線北段,日後從內地經西部通道到港的車輛,便需要經屯門公路或三號幹線到市區!由於三號幹線收費昂貴,屯門公路自然成為司機首選。

 

屆時,政府的補救措施,根本不足以應付大量從內地到港的車輛,屯門公路車龍再現,受影響的,不止是從內地到港的貨物,和使用西部通道往內地工作的市民,更有屯門區數十萬每天往返市區工作的居民! 興建這條十號幹線北段的估價,便約是一百億元。如果政府的財政情況理想,可以削減一百億元利得稅,何不先興建十號幹線北段,避免全港數十萬打工仔,每天浪費時間在車龍中,對中小企業的運作、對香港的經濟的正面價值,不是比減少八百家公司的稅收更佳嗎? 除了十號幹線,政府應該改善香港的基建,讓整體社會得益,如港珠澳大橋,便應盡速興建,讓本港企業的業務可擴展至珠三角西面。 政府財政重見盈餘,又有龐大儲備,有能力,也應該善用盈餘還富於民,但筆者不希望政府為派錢而派錢,尤其這些盈餘是香港市民的公帑,而香港貧富懸殊卻越趨嚴重,政府用盈餘應該謹慎,和以確保有利香港長遠發展為要。

 

同刊於2007年3月資本雜誌 作者 何俊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