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香港不需要萬億儲備
Thursday, March 01, 2007

多少儲備才足夠? 政府預計今年盈餘超標,高達550億元!但卻仍然非常保守,不斷累積儲備,即使儲備已經太多!財政司司長在預算案引述國際貨幣基金會報告,指香港儲備要達到本地生產總值三成。有了權威機構為後盾,財政司司長昨日已坐言起行,計劃將五年後儲備要增至5800億元!筆者讀過國金會的報告,發現財政司司長看漏了最重要的部份:穩定了外滙基金收入,儲備便不需要這麼多!

 

一半是「閒錢」 國金會的確建議香港增加儲備,應付收入不穩定,並以本地生產總值三成至五成為標準。不過該會指出,如果政府能穩定收入和減輕財政負擔,所需要的儲備便可大幅減少。這些工作包括:落實醫療融資、引入銷售稅和「穩定投資收入」,並以最後者效用最大。國金會認為,穩定投資收入能改善政府收入波動,用來應急的儲備額便可大幅減少,約為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至兩成(第廿四段)!這樣我們便可善用盈餘還富於民,不必為儲蓄而儲蓄。

 

當然,這與政府的「利益」背道而馳,因為儲備越多,政府面臨危機越小,儲備放在庫房不用政府沒有損失。到底國金會說「穩定投資收入」是甚麼?政府3000多億元儲備一直存放在外匯基金,由任志剛的金管局負責投資。外滙基金每年會將部份收入分給政府,分賬額按該年的回報率而定,這筆分賬便是「投資收入」。以06年為例,政府儲備約3000億元,今年外滙基金的回報率近一成,政府今年便獲得近289億元分賬。

 

不過,金管局投資表現參差,所以政府分賬額也每年不同。筆者估計財政司是用過去的平均投資回報為預算投資分賬的基準,以致出現06年為例,財政司預算182億元,比實際分賬估少了超過100億元。既然財政司今年已在預算案採納國金會建議,將財政儲備分賬額定為過去六年的平均回報率,為何仍然將儲備指標定在5800億元?是不是財政司看漏了報告第廿四段?況且,外滙基金尚有五千億元沒有指定用途的「閒錢」(即累計盈餘),香港真的需要11000億元作儲備嗎?儲備是香港市民的財富,如何善用,香港市民,是否都應該有充足辯論才決定呢?

 

同刊於2007年3月1日蘋果日報

作者 單仲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