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主化戰略和戰術的9 原則
Wednesday, May 11, 2011
總結多年抗爭得來的經驗,我認為,在戰略和戰術應依從以下原則: 1 要有準備作持久的抗爭的心態,不要誤信三數次的群眾運動衝擊便能有終極的勝利。在回歸前,已故的司徒華曾有遠見的說: 「要有心理準備要在野20 年。」所以,他要求大家要「緊守崗位、廣交朋友、反倒退、不撤退」。當時有人批評他太保守,太悲觀,但今日看來,相信要在回歸後20 年後(即2017 年)有真正普選,使民主派有可能執政,還是有點樂觀。 2 持久戰與一場短暫浪漫激情的革命行動不同,進行持久戰的從政者,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剛毅的勇氣和意志,更要有理性的判斷力和責任感;我必須指出,持久戰者不是放棄革命性的改變,但要有耐性的等待條件的成熟和適當的戰機,才全力出擊,而絕不會輕易把人民組織和運動苦心積聚的能量孤注一擲!我們應謹記:盲動的左傾主義和冒險行動會使抗戰的群眾疲累,組織的戰爭力受損,更會使信任的群眾失去信心,以至疏離、退卻。 3 持久戰的策略,便是要結合組織和群眾的力量,議會內外的壓力,亦同時爭取與當權者的退讓、妥協。節節進迫、寸土必爭、累積改變、達至不可逆轉的量變。在政治理論上,這亦可稱為「路徑依賴」的策略(Path Dependency)。 4 再者,所謂「量變」,不只是單線或平面的改變,例如這幾年來,在爭取雙普選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不單是2012 年政改改良方案內的一些進步,亦包括北京原則上同意2017 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和2020 年可以普選全體立法會議員,而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喬曉陽表明,普選一定是普及和平等的。雖然沒有一個達至雙普選的路線圖,我們對民主前景仍有很多憂慮,但正是如此,我們絕不放棄任何機會和空間爭取民主改革。 5 今天,香港政制發展已達至一個臨界點:這就是中央政府對2017 年普選行政長官和2020 年普選全體立法會議員的承諾是否真的會落實?這便涉及中央是否願意真正的把香港的管治權,透過落實雙普選還給香港市民。在通過2012 年的政改方案時,這個關鍵的問題沒有具體答案,相信要待日後進一步的抗爭和談判解決,但可以確定的是,政改方案有進一步量變的效果: a. 新增的10 個議席,有5 個是直選,另外5 個新增功能組別則是由320 萬市民投票選出,後者的提名權雖有限制,但有實力的政黨均有能力參與,故實際是一種變相直選。這個變相直選,帶來全港性的選民動員,可為未來2017 年特首普選作一次預演。總的來說,改良方案增加了政黨和市民民主參與的機會,這是民主成分的增加,是量的改變和進步。 b. 政改後,直選和變相直選與功能組別的比例是40:30。現時功能界別內有些組別以個人投票選代表,故亦有民主派勝出的機會。在2004 年的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對建制派的比例是25:35;2008 年,比例則降至23:37。2012 年立法會的選舉,在新增的10 個議席後,相信民主派的比例會提高。最重要的是,若民主派所得的立法會議席接近或達至半數,便可產生質變,屆時,民主派便可在重大的立法和財政議題上,有否決的議價能力。 c. 若民主派能在2012 年的選舉中有好的成績,行政長官將難以在缺乏民主選舉授命的權威性下維持有效的領導和管治。這樣在議會運動和議會投票的壓力下,香港的民主派便會在北京和香港政府的談判上有更大的能力,把民主雙普選在2017 和2020 逼出來! 這便是由量變到不可逆轉的質變,亦是寸土必爭、步步進迫的路線依賴式的抗爭。 6 對指摘這個「量變路線」為過分溫和、保守的批評,我的回應是:對香港民主運動的政治意義,不能單從香港這個小格局看,要宏觀的俯視和分析整個國家的局勢發展,才能正確地全面的審時度勢。香港回歸後,在政治發展上已與大陸結成一個板塊,香港的民主運動和發展,已成為全國的運動和發展的一部分;香港的政治命運,基本已與大陸聯繫在一起,我們在某程度上,已分擔了整個國家民主發展的重擔。正是如此,海外流亡的民運人士都認為,香港是國家走向民主鬥爭的最前線。我們爭取打開的民主大門,表面上是屬於香港的,其實可能是全國的大門,因為這可能涉及全國政治改革的關鍵性的第一步。 7 在香港這個特殊的格局中,民主運動應以量變漸進的持久抗爭來持續。我認為,要結合三個路徑的抗爭路線:a. 在議會外、街頭上,進行顯示群眾力量的和平、理性和非暴力的行動。 b. 在議會中,結合在野黨派的力量,不斷地向政府施壓。 c. 爭取與中央及特區政府對話,在抗爭過程中,迫使對方妥協讓步,從而逐漸的把目標及民主逼出來! 8 我們不要忘記,香港每一小步,都是背負著全國走向前的重擔子。我們要爭取改變內地權力精英的思維架構(Paradigm of thinking),接受全國亦要逐漸、有序地推向民主(包括要制訂人民接受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從而建立有民意支持的統治認受和權威。在內地的民主發展模式,亦可能需要先引進人大的民選成分,從而以合理的進程、逐步增加,從量變到質變;亦可以參考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讓條件較成熟的地區先在民主化過程中走前一步,先民主起來,由點至線而再構成面的改革,成為內地的參考模式。 9 中央政府若說在國家憲法的體制中,容不下一個可以實行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來管理特區高度自治範圍下的內政事務,那麼,倒不如放棄爭取台灣和平回歸好了,因為享受了民主化的台灣人民,又怎可能放棄民主制度,而接受一個可以被中央操控的「一國兩制」呢?為了國家的未來發展、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大陸和香港的長治久安,全國實行民主是必須走的路;香港在全國民主化道路上有著參考價值,並可向台灣作出示範。這個正是香港這個特殊空間的歷史使命。 【結合多元抗爭路線系列.三之二】 刊於2011年5月11日《明報》